这个“门径”能有效强化乡产优势行业 - 中国化妆品网

这个“门径”能有效强化乡产优势
2020-06-08 11:43:03   来源:    
评论:0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一种能够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强化乡村产业优势的有效方式,而多村一品则正好符合当今政策、社会背景下,乡村产业的发展需求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一种能够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强化乡村产业优势的有效方式,而多村一品则正好符合当今政策、社会背景下,乡村产业的发展需求。所谓多村一品,是围绕一个中心村,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区域内选择并布局某种产业品类;同时通过深度挖掘、文化附加、宣传推广、符号加强等系列手段,打造该村或多村的品牌,让受众全方位感知该产业、产品的品质;进而,围绕该品类产业和品牌,构造该村或多村的产业系统和产业链条,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一)“多村一品”概念

“多村”具体到数量上,完全依靠产业的特色分布、产业链延伸范围,没有具体限制。其强调的是地方性、村与村之间的协作关系以及创新型的片区产业整合。

“一品”的实现具体将从产业到产品,实现品类、品牌及品质三大关键要素。

“多村一品”是强调以地域优势为出发点,深度挖掘本地资源和优势而形成片区产业整合的开发形式。同时,“多村一品”还具有如下优势:

第一,规模优势。通过规模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规模越大,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环节就越具有规模效益,而产业的优势也就越明显。

第二,宣传推广优势。由于多村涵盖范围广,便于统一开展系列宣传推广活动,便于在受众中树立统一形象,便于搭乘已有的地域优势。例如,奉节脐橙是著名品牌,奉节县依托该品牌,众多村(辐射范围覆盖若干乡镇)参与脐橙种植,植面积达30万亩。奉节县委、县政府每年拨出专项经费,宣传奉节脐橙品牌,支持营销;还举办“中国三峡·奉节脐橙文化节”“诗歌节”“摄影节”“全国汽车拉力赛”“亚洲篮球邀请赛”等大型节庆活动,宣传奉节脐橙品牌。

(二)“多村一品”下的品牌、品质关键技术

在“多村一品”的产业组织模块中,为化解同质恶性竞争、梳理具有竞争力产业组织下的质量标识、催生新业态并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成就,乡村产业品牌是第一步,而“高品质”是现代农业的特征之一。

1.独特型品牌IP打造的三大步骤

(1)横向比较,了解自己的优势。每个村落的发展,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而不同乡村的美食、手工艺、景观、农产品等,都可以作为一个乡村的差异性特征,衍生出不同的历史文化型乡村、特色产业型乡村、生态保育型乡村等各类特色乡村。各乡村不同的资源使得每个乡村都可以是一个独特的品牌。“多村一品”思想的核心,就在于发现自我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特点。

与其他地方比较,可以从历史、地理维度,也可以从资金、技术、人才、文化等要素维度,甚至可以从名字、名人等偶然因素着手。以四川犍为为例,作为知名的茉莉花之乡,在茉莉花种植、加工等方面具有技术、人才等优势,可以紧抓这一比较特色,设计以茉莉花为核心的IP体系。

很多时候,一些偶然因素,也可以成为塑造IP的方法,例如,重庆最早开发观花旅游的乡镇就是九龙坡区走马镇,它以“走马观花”之名,打响了走马镇的“观花”品牌。

(2)多变组合,挖掘自己的优势。仅凭一个单项因素,树立独特优势可能性很小。但通过各种单项因素组合,则可产生无穷的特性,在这些特性中寻找优势,则相对容易很多。

以贵安新区为例,其农业体量相对较小,但区位优势突出,拥有高品质的山水资源,农业环境的山水优势明显。虽然这些优势在贵州省相形之下还有诸多可比项目,但是依托贵州省政府大力发展的大数据产业、大健康产业,通过资源特点组合,可以实现“农业+”大数据、大健康的独特型产业定位策略。

(3)强化特点,确定自己的优势。在产业品牌的打造上,首先是发现特点,其次是组合优势,最后还需要不断强化、丰富特点元素,在目标市场和产业体系架构双方面形成品牌性。

2.四重附加下的“多村一品”“品质”体系

(1)地理标志附加。与其他工业产品不同,乡村产品的地理标志性非常重要,地理标志直接传导顾客对产品优质的感知。同时,由于其带有强烈的地域属性,能直接实现“品牌+品质”的二重性。

中国地理标志,是我国政府为保护原产地优质产品,向经过相关部门认证的原产地产品颁发的产品地理标志。凡通过认证的产品,均可在产品表面贴上官方图标。目前,我国主要有三种地理标志认证类型,包括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原产地域产品和原产地标记;有三个部门对地理标志进行注册、登记和管理。一是中国地理标志,认证机构为国家知识产权总局下的商标局,此认证仅限于商标知识产权,而不涉及产品质量,地理标志的注册者获得的是地理标志专用标识的专用权;二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机构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目的在于规范地理标志产品名称与使用,保障产品质量、声誉或其地理特性来源;三是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机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同样是为规范地理标志名称与使用,保障特定地域产品质量与特色,但只涉及初级农产品。

地理标志的认证标准:一是地理名词必须实际存在。可以是一国的名称,如中国丝绸、中国陶瓷、苏格兰威士忌等;也可以是某一地区的名称,如新疆葡萄、西湖龙井、伊犁苹果、安山大米等。二是必须是当地种植、养殖或经过当地特有的传统工艺生产出的产品。“贵州三宝”之一玉屏箫笛,因其选料讲究、工序严格、工艺精巧,成为久负盛名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并具有一定特色与品质。需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根据规定程序审核、批准,并得到相应地保护。

地理标志的认证程序:其审批过程一般有三道程序。以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例。由申请人按照流程向地方质检局、检验检疫局提出申请,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委员会初审,若通过,则予以公示。公示期最短为三个月,如无异议,国家质检总局将会正式批准,并确定保护区域。最后,将会针对该产品制定出强制性国家标准,生产企业按国家标准通过评审后,可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权。

(2)文化属性附加。乡村文化产品既要有大文化产业具有的独特性,也要有在地性与创意性。在地性是指要体现出地方特色、地域特色;创意性是指要新奇、引人入胜。注入了文化创意的乡村产品,价值才能最大化。具体操作方法:

①依托地域文化培育特色文化产品品牌。通过文化寻根、文化活化、文化挖掘、品牌延伸、品升华等手段,为乡村产品品牌注入文化,提升品牌号召力与感染力。如贵州塘约村衍生出的芳塘、乡约民宿、黔塘宴等乡村品牌;山西东掌村的“东掌九院”品牌IP,通过文化挖掘与品牌延展,使产品的文化性极大提升。

②乡村产业品牌标识设计。乡村产业需要设计品牌标识,注册商标,从而具有知识产权与不可复制性。如“清见李家村”品牌主导的晚熟柑橘产业,“先锋花椒”品牌主导的花椒产业,都是将产业与乡村自身紧密结合后设计而成的品牌标识,富于传播力。

(3)多维度质量认证。生物认证:所谓生物认证,是指对一些以生态、绿色为质量特征的,但不方便申请国家绿色或有机认证的产品的一种特殊认证方式。该方式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和产品共生的一些生物的生活状态表现产品的生态和有机属性。如江津清溪沟木皮槽社区,海拔1200米左右,至今不通公路。该社区种植水稻完全采用传统方式,不施加农药和化肥。由于申请绿色认证或有机认证程序烦琐,创意采用了生物认证的方式,以自然教育项目进行认证背书,组织青少年观察稻田中的鱼、虾、泥鳅等。鱼、虾、泥鳅等良好的生活状态正好印证了该水稻的生态和有机。

权威机构认证: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等认证途径。

口碑认证:通过网络口碑传播、直接口碑传播,可以简单、便捷、低廉地实现质量的被感知。为了实现口碑传播,必须保证产品品质便于口碑传播。例如,同样是柠檬,很难通过柠檬的大小、柠檬的味道来实现口碑传播。重庆巴南区云篆山便通过“红柠檬”这一便于感知和传播的方式,实现了口碑传播的目的。

(4)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农产品透明的追溯体系和农业互联网监测平台,研究“互联网+”农业,从各方面保障食品安全、农业安全;通过农业监控体系、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建立,从各个方面保证农产品的品质;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督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完善“农林水”监管云平台,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强调质量准入:为规范“多村一品”产品的品质,需制定统一的产业标准体系。通过和企业对接合作,由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并主导参与,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注重从农产品生产储运及加工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上提高农业标准化意识;建立产销挂钩机制,建立质量安全承诺制,规范农产品质量追溯和安全管理。完善区域公共品牌的生产、产品质量及分级、包装标准,推行品牌基地标准化生产,做到各环节都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从生产到市场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夯实品牌质量管理基础。抓好农产品生产源头管理,强化对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农资投入品的使用监管,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储运、保鲜、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全程质量监管和出境检验检疫,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产业生长方法,产业生态群落关键技术

1.构建抗脆弱的乡村产业生态群落

乡村产业生态是指由乡村各种产业、各个产业链共同构成的相互影响、制约、发展且不可分割的系统,是产业集群的高级形式。

(1)为什么要构建乡村产业生态群落。单一的产业、产业链十分薄弱。自然界因其足够庞大、高度复杂、物种丰富,才能稳定持续数百亿年。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态群落越丰富,生态系统也就越复杂、稳定和可持续。只有构建产业生态群落,才能保障产业的多样性、丰富性,促进各产业、产业链协同,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实现高质、高效发展。

(2)乡村产业生态群落特征。丰富稳健。产业丰富多样、系统稳健持续是乡村产业生态群落最典型的特征。区别于普通的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群落对产业之间的协同要求更高,组成

生态系统的各个部分相互关联、影响、协作,构成产业生态循环圈层。

抗脆弱性。乡村产业具有投资回报周期长、不稳定性、高风险性等特点,十分脆弱。乡村产业生态群落是对各种产业、产业链的有机组合,可大大增强产业的稳定性与抗风险性,实现产业合力发展。

2.确定乡村产业生态群落优势产业

与自然界的真实生态群落一样,产业生态也存在优势种。所谓优势种,是指群落中以其体大、数多或活动性强而对群落的特性起决定作用的物种。

产业生态群落中的优势种,也同样具有体量大、数量多、影响强的特征。确定产业生态群落中的优势种,对整个产业生态群落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应该根据如下要求,确定产业生态群落中的优势产业:

第一,产业体量大、数量多。只有体量大、数量多的产业,才可能成为优势产业。产业可能是历史形成的,也可以是通过设计、规划重点打造出来的。

第二,优势产业,必须是对当地其他产业具有明显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的产业。如重庆武隆赵家乡的乡村旅游产业,带动了全乡的种植业、养殖业,并培育了方兴未艾的自然教育产业。

3.增强乡村产业生态群落抗脆弱性

自然界中的健康生态系统,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生态系统持续保持活力。二是系统组织结构长期稳定,并具有自我运作能力,能维持其组织的完整性和自主性。三是面对外界破坏性的影响力,具有抵抗力和恢复力。

自然界中的生态群落要维持健康,需要如下条件:一是具有稳定的、合理的组织结构。二是具有相当程度的多样性。三是外界破坏力在可承受范围内。

同样,增强乡村产业生态群落的健康和抗脆弱性,应该做好如下工作:一是打造稳定的、合理的乡村产业结构,特别是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有效增强乡村产业结构的稳定性。二是增加乡村产业生态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即增加产业的多样性。三是应尽可能弱化外界对乡村产业的破坏力。例如,对某些重要产业引入商业保险,就是降低外界破坏力的一种方式。

4.优化乡村产业生态群落的结构

选择具有相关性、互补性的产业。乡村产业发展要“抓大放小”,处于同一产业生态系统的各个产业,应选择具有高度关联的产业;对于一些薄弱产业、关联性不强的产业,可以舍弃。

通过乡产联盟、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促进乡村产业主体协作,共同维护乡村产业的稳定、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有效的产业规则,共同遵守,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村民是产业发展的主体,通过制度改革与市场体系的培育,让村民参与进来,并且建立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与参与产业发展的各个主体都能获得相应利益。

下期“鬼点子”栏目,我们将继续为大家拆解乡村产业是如何通过模块化办法进行创新的~

更多关于乡村在振兴的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八斗鬼才工作室”。

聚焦更多热门资讯请扫码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刊发的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或个人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